首页 实验室介绍 科研进展与成果 研究队伍 开放交流 技术支撑 科学普及 关于我们
科研进展与成果
科研进展
科研成果
现在位置:首页 > 科研进展与成果 > 科研进展
汶川地震北部断层破裂带附近的强余震和他们可能的发震构造
信息来源:动力大地测量学重点实验室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21日 【 】 【打印】 【关闭
利用宽频带地震仪记录到的地震波形,采用CAP方法研究了发生在汶川地震破裂带北部的5级以上强余震的震源机制解。根据地震位置和机制解的形态,我们发现,尽管逆冲和走滑的地震数目大致相同,但是分布区域很不一样,逆冲地震主要分布在北部断裂带附近,而走滑地震则分布在北部的最东端。走滑地震深度较大,甚至深达18km,这与北部缺乏地表破裂相一致。而后又出现的几个浅地震则表明,东北端的地震应力释放还不完全,因此未来发生强余震的概率比较高。
( Strong aftershocks in the northern segment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rupture zone and their seismotectonic implications, Earth Planets Space, doi:10.5047/eps.2009.06.001, on line)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附件列表:
版权所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鄂ICP备20009030号-3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武汉徐东大街340号(43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