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实验室简介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desy and Earth’s Dynamics)是国家在大地测量学与地球动力学方面部署的重要研究平台,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实验室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学科前沿,围绕“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等科学前沿问题,以地球系统动力过程为主线,利用现代大地测量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开展地球动力学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揭示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机制;同时,发展大地测量新方法和新技术,解决国家航空航天、军事测绘、资源能源勘探开发,以及地震和地质灾害监测及应急响应等方面战略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推进新方法、新技术与仪器设备的自主研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大地测量关键技术与设备;建设成国际上重要的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心和高端人才培养基地。
二 开放基金课题资助项目类型及范围:
实验室开放基金主要资助在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方面具有创新性及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分为一般项目(3-5万)和重点项目(5-7万)。
2019年度在以下5个方面设立开放基金:
1,地球重力场理论、探测与应用
针对国家在航空航天、军事国防及资源勘探以及地球动力学研究等方面的需求,开展地球重力场表示理论和重力探测技术及应用方法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地球重力场表示理论,中国及全球高精度重力场和大地水准面模型,重力反演及多技术联合反演方法,地球内部密度结构及岩石圈流变及强度结构,我国自主建设的重力卫星和海洋测高卫星顶层设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测高卫星和重力卫星数据处理软件系统等,开展重力测量技术、重力辅助导航技术、组合导航技术、时间频率系统的研究。
2,地球系统质量迁移监测与圈层相互作用的动力过程
围绕地球系统动力过程及其环境、灾害效应,研究重力场精细频谱结构及中国大陆重力场时间变化特征,利用空间大地测量研究海平面变化、两极与高亚洲冰川冻土变化和中国陆地水变化,地表流体迁移与固体地球自转的相互作用,地核、地幔动力过程、核幔耦合以及壳幔相互作用,冰期地球和全球变化地球的动力学、地球内部弹性与流变结构等。水文模型、冰川模型和冻土活动层模型。
3,卫星导航系统精密定位定轨理论与多源大地测量数据的融合
针对大地测量学前沿领域研究及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及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等领域的重大需求,开展卫星导航系统电离层与大气监测及延迟修正、精密单点定位、星间自主定轨及星地星间联合精密定轨、低轨卫星精密定轨、卫星与深空导航定位、卫星导航高性能仿真及差分系统技术与方法、多源观测数据融合处理、现代测量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高频GNSS监测与数据处理、组合导航与定位、高精度时间同步及系统完好性监测等。
4,地壳形变与地震大地测量
针对国家防震减灾的重大需求和地球动力学研究需要,结合地震学、大地测量学等资料,开展地下结构成像、结构随时间变化监测的理论及方法;发展多种观测资料联合反演震源参数及破裂过程技术,研究地震性质、破裂过程、应力场变化及触发机制等;结合空间大地测量资料和地震学资料,发展地球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中国大陆动力学变形、演化机制及强震孕震背景等,以及集成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和地震监测技术的新仪器、新算法的可行性研究和方案的探索。
5,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学科交叉研究中的新现象、新理论、新方法
大气、海洋与固体地球波动过程的相互作用;地震学及大地测量学在国防安全、地质灾害减灾中的应用;地核动力学与磁场变化;近地表结构探测新方法;不稳定岩体与地震烈度关系;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研究中的其它新现象、新理论及新方法;量子重力仪原理、方法及地学应用;量子陀螺导航新方法;高精度时空基准确定与维持;空间影像测量与大数据分析理论方法;大型工程、城市形变监测理论方法与应用;地震勘探多波多分量弹性粘弹性波场模拟与偏移成像,介质各向异性与裂隙孔径方向的确定,多维地震波场保幅重建与噪声压制,油储特征参数反演等。
三 申请程序
凡申请资助者须填写并提交《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申请书》一式签字盖章后的纸质版三份及电子版1份(电子版可从实验室网站下载),同时,申请人必须与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一个固定成员合作(实验室人员为主要参加者之一)。申请书截止日期(收到日期)为2018年11月18日。
联系人: 杨慧
通讯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徐东大街340号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邮政编码:430077
联系电话:027- 86783841
电子邮件: sklged@whigg.ac.cn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8年10月26日
|